@装甲省油灯: 林丹汗这位黄金家族的末代可汗,也是17世纪东北亚的风云人物,名字叫做孛儿只斤·林丹巴图尔。标准称号是呼图克图汗。但明朝一般叫他虎墩兔;清朝对他的称呼比较多样化,例如呼图克图汗、察哈尔汗、插汗等,后两个称呼来自其统治的基本盘察哈尔部。而后世则习惯以他名字称其为“林丹汗”。
如果没有后金,林丹汗这辈子当个太平可汗也凑合,努努力说不定还能当个小霸主,可惜碰上了崛起的后金。而他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短视和作死,几乎把整个漠南蒙古的宗主权硬塞给了后金,一手好牌打稀烂。而他本人最后能活到崇祯七年,真的已经是个奇迹了。可以说,他与崇祯皇帝朱由检,堪称清朝统一关外和关内的两位头号功臣,绝代双骄级别。
有人说林丹汗就是个草原汉献帝。这说法其实不太合适,因为汉献帝一辈子都是傀儡,林丹汗却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实实在在的掌握实权。但这个人确实奇葩,历史上想找个和他类似的还真不容易。从后世看,可能和某个光头有点相似之处吧。
林丹汗少年继位,刚继位时实力很弱。西蒙古一带,以顺义王(俺答后裔)为盟主的大部分部落并不支持他;东蒙古的内喀尔喀、喀喇沁乌梁海、科尔沁等部也不鸟他;甚至察哈尔部内部,也没有几个部落真正听他的话。这时候的林丹汗就是个草原周天子,理论上都认他是大汗,实际上都不理他的号令。
但他不甘于自己命运,所以总想当上草原共主,一直保持着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。开铁之战后,后金开始与蒙古直接接壤,两个正处于扩张状态的势力顶在了一起,双方矛盾逐渐增加。
就在双方来回书信文斗时候,林丹汗突然给自己加戏,以蒙古大汗身份谴责努尔哈赤。熟悉蒙古情况的努尔哈赤自然不惯着他,直接把其使者宰了。
努尔哈赤对待蒙古诸部,哪怕是曾经打过仗的部落,在外交中也相对客气,但面对林丹汗折中不知天高地厚之辈就毫不客气,摆明态度就是要收拾这种没有实力还乱哔哔的深井冰,于是乎双方由原来的文斗直接上升到了武斗。
不过也正是在此事之后不久,林丹汗的运气就来了。
在此之前,大明在萨尔浒之战失败后,就开始考虑和蒙古联合对付后金,特别是天启元年(1621年)辽沈之战惨败后,骤增的边防压力让大明病急乱投医,此时对蒙古抚赏达到巅峰。
但因为明朝根本不清楚此时的蒙古情况,光看林丹汗的名头,以为是货真价实的北元皇帝,于是把抚赏钱粮中的大头都给了林丹汗,恰好此时主要负责抚赏的是辽东巡抚王化贞。林丹汗忽悠王化贞说自己有控弦之士四十万众,可以一举灭了后金。
这种屁话也就王化贞会相信,这俩人一个敢说,一个敢信,王化贞对林丹汗大把撒钱,泼天富贵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来了。
随后广宁之战中明军惨败,辽西尽丧。这个过程中,本来被明朝寄予厚望的林丹汗仅仅对后金表示了谴责,实际支援一点都没有。
由于战后明军直接撤回辽西走廊深处,大量物资遗落在战场,林丹汗别的没干,倒是趁着明军惨败努尔哈赤返回沈阳修整的机会,疯狂的捡明军爆出来的装备,此时边境人心惶惶,走私猖獗,林丹汗手里又有明朝给的大笔抚赏银子,用明朝给的钱从明朝走私军需,快速武装自己,获得了察哈尔部里阿拉克绰等部落的实际领导权,军事实力也强于一般部落。
于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来了。
广宁之战后不久,努尔哈赤把目光投向来一直与自己对抗的蒙古部落,于是出兵攻打扎鲁特部,杀其首领昂刚父子,斩杀千余人。内喀尔喀各部一时群情激奋,想联合林丹汗一起抗击后金。林丹汗表示可以提供除帮助外的一切支持。这么一搞,感觉自己孤立无援的内喀尔喀开始战和不定,部分台吉开始主动与后金接触,争取缓和关系。
结果这件事让林丹汗知道了,于是林丹汗指责他们里通外国。实际上,真正与后金摩擦最多的,就是内喀尔喀各部。可林丹汗认为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,于是出兵威胁。内喀尔喀的索诺木等头领知道自己打不过林丹汗,索性直接投了后金。
林丹汗对蒙古各部一向重拳出击,但面对后金却十分惧怕,他知道自己的部众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的牧民,根本不是八旗甲兵的对手,不过打不过也可以袭扰,可林丹汗却直接选择了逃避,根本不敢冒犯后金,眼睁睁看着内喀尔喀各部落开始变成敌人的小弟。
天启四年末,科尔沁部不服从林丹汗号令,于是林丹汗出兵攻打。科尔沁部奥巴汗无奈之下向后金求援。后金方面派出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率五千甲兵参战,林丹汗根本不敢一战,他总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,于是望风而逃,殊不知一味地逃跑也会损害自己的实力。
林丹汗逃跑后,科尔沁从此坚定的做后金附庸,成为了后金征服草原的桥头堡和带路党。
天启六年初,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败后,再次攻打和自己摩擦最多的内喀尔喀部。内喀尔喀部在盟主炒花带领下与之鏖战,惨败。林丹汗全程没有帮忙,但是在炒花失败后,林丹汗直接趁火打劫,大量兼并内喀尔喀部众,炒花也被害死。
天启六年末,皇太极继位,再次攻打与自己作对的内喀尔喀部。林丹汗故技重施,继续隔岸观火,等到后金把内喀尔喀打败的时候,再次出击兼并内喀尔喀残部。煊赫一时的内喀尔喀在两面夹击下几乎彻底覆灭。残存部落因担心被林丹汗兼并,于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选择臣服后金。
天启七年,察哈尔部的敖汉和奈曼部因为与后金接壤,所以选择两边讨好,当墙头草。林丹汗知道后再次以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为由,攻打这两部。把墙头草彻底推向了敌人,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这个理由不是谁都能用的,直走拥有绝对实力优势的人,才有资格拿这个理由拿捏墙头草,偏偏林丹汗没这个资格却有这份野心,又没这份胆量。
在欺软怕硬的林丹汗威胁下,奈曼和敖汉两部只好投降后金,成了后金的附庸。此时后金的藩属除了科尔沁外,还包括了内喀尔喀残部,甚至察哈尔部内部的一些小部落都开始主动投靠后金,努尔哈赤在草原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崇祯元年,林丹汗意图兼并喀喇沁乌梁海部。喀喇沁乌梁海部实力虽小,但其地盘在明朝蓟镇、宣府边墙北面,是蓟镇重要的缓冲区,对明朝战略意义巨大。
恰好此时喀喇沁遇到天灾经济上揭不开锅,面对林丹汗的威胁,只好联合三十六部与林丹汗开战,结果被林丹汗打败。于是向大明求援。不料大明此时认准了林丹汗能帮自己打击后金,还没有认清林丹汗的草包本质,因此对喀喇沁部的求援冷处理,喀喇沁只换来了大明的口头勉励。
喀喇沁乌梁海在求助大明无望情况下,走求助西蒙古的顺义王。顺义王卜失兔带领西蒙古各部与林丹汗鏖战,结果被升级了神装的林丹汗打爆。
此战堪称林丹汗最辉煌的一战,一举扭转了从俺答以来蒙古高原上各部落西强东弱的局面,林丹汗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。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的漠南蒙古部落早已费拉不堪,他们拿明朝边军都没办法,指望他们打击后金肯定是不现实的,
卜失兔失败后,同样求助大明。顺义王政权从隆庆和议后,就与大明建立起友好关系。但此时大明一直希望的是林丹汗壮大后进攻后金,所以关键时候对这个相安无事几十年的邻居不闻不问,坐视其被林丹汗彻底吞灭。
靠山山崩的喀喇沁部在这种情况下四分五裂。苏步地带领一部分部众一边找后金求援,一边找辽东求援。
他在辽东蹭到了圆嘟嘟的高台卖米,关键时候给了喀喇沁乌梁海一口饭吃;后金则表示愿意对其提供保护,于是吃饱了饭得喀喇沁逃过一劫,转头就投入了后金怀抱,成了后来后金从喜峰口入寇京畿的带路党,林丹汗闻讯后又怂了,不敢对喀喇沁乌梁海再下手。
因为在东蒙古众叛亲离,林丹汗现有的附庸部落几乎都被迫投向后金,且西蒙古水草更丰美,于是林丹汗果断换家,带领部众去了顺义王地盘。整个与辽东、蓟镇接壤的东蒙古草原,就这么主动放弃。后金兵不血刃就成为了东蒙古各部的宗主国。
来到西蒙古的林丹汗乘胜追击,彻底击垮了顺义王的部众,成为西蒙古的主人,占据了归化城及河套等地区。
崇祯元年初,皇太极跨越千里远征察哈尔,林丹汗不敢交战,望风而逃。宣府以东彻底放弃。后金跟在林丹汗屁股后面捡便宜,又取得山西北部蒙古部落的宗主权。
此时来到西蒙古的林丹汗,向大明致书,要求继承顺义王的互市权,而且还继续讨要大明的巨额抚赏。
崇祯皇帝此时已经回过味儿来,觉得自己花钱收买林丹汗是为了让他帮着自己打后金,结果这厮根本不敢与后金直接对战,反倒是一路逃跑,根本不值得收买,于是直接拒绝。
吃了闭门羹的林丹汗开始寇边抢掠,于崇祯元年攻入大同,大肆杀掠。明朝无力两线开战,于是只好同意恢复给林丹汗的岁赏。但此时的明朝也揭不开锅,所以岁赏问题也没有落实,尽管双方大规模交战已经停止,小规模冲突却不断。
崇祯五年,皇太极联合东蒙古各部,还有不堪忍受林丹汗欺凌的部分西蒙古部落,再次出征察哈尔。林丹汗继续稳定发挥,不敢交战就仓皇逃窜,皇太极带兵苦追四十天,跨越上千里,双方一路上一仗没打,累死病死无数,最后皇太极硬是没追上林丹汗,但占据了归化城,无奈的皇太极只好接手了西蒙古众多部落的宗主算。
崇祯六年,后金再次试探性西征。结果仗还没打,大量受不了林丹汗统治的西蒙古部落纷纷前来投降。此后后金在蒙古划定各部落范围,休养生息,蒙古人口得到快速恢复;同时开始推广盟旗制度,在适应草原管理情况下,对漠南蒙古实行了有效管理。
不断逃跑的林丹汗在穷兵黩武却众叛亲离情况下,实力持续减弱。又把目光投向大明。
崇祯六年至七年,林丹汗疯狂劫掠明朝西部各镇。虽然有个别胜利,比如杀死了宁夏总兵贺虎臣。但是失败更多。
此时明朝的西北边军,战斗力整体在日薄西山的林丹汗之上。常年得征战消耗使得林丹汗的部众死伤严重,在一路的逃亡中,又丧失了几乎所有水草丰美的地盘。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,绝望中的林丹汗于崇祯七年春夏之交,病死在青海打草滩,结束了荒唐的一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时坐镇陕西的洪承畴也和林丹汗交战过。这使得洪承畴成为唯一一个先后打过元(北元)明清顺四个朝代的猛人。
崇祯八年,在林丹汗死后,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等人三征察哈尔。这一次与其说是出征,不如说是受降。八旗军一路高歌猛进,林丹汗的残存旧部几乎全部投降。而皇太极这时候对林丹汗做出了曹操般的关爱
林丹汗有8个妻子,在这次后金西征后。除了一个投降后嫁给下属,一个投降后不知所踪,一个逃往漠北外,剩下的5个妻子中,两个嫁给皇太极(原林丹汗正妻娜木钟成为贵妃,巴特玛藻成为淑妃),一个嫁给济尔哈朗(生下林丹汗长子的苏泰),一个嫁给豪格,一个嫁给阿巴泰。另外林丹汗的妹妹嫁给代善,女儿嫁给多尔衮。妻子、妹妹、女儿和财产被全盘接收。后金更是获得了据说是元朝留下的传国玉玺,于是皇太极表示这是天命所归,次年改元崇德,正式称帝,国号大清。
有一说一,大清对林丹汗的儿子还是够意思的。继续让其长子额哲担任察哈尔汗,给他东蒙古的一块老地盘。后来额哲早死无嗣,清朝又让其次子阿布鼐(娜木钟所怀遗腹子)继承察哈尔汗地位。结果阿布鼐对清朝心有不满,意图反叛,于是只好将其囚禁北京,让其儿子布尔尼继续做察哈尔汗。
三藩之乱时候,察哈尔汗布尔尼趁机叛乱,清朝派图海带京师权贵的家丁奴仆编成的军队北上征伐,很快灭掉布尔尼。布尔尼从反叛到灭亡不过一个月,本人和弟弟被阵斩,被囚禁北京的阿布鼐也被斩杀。林丹汗血脉彻底断绝。
总结林丹汗的一生,对盟友大明持续加钱,对同胞蒙古重拳出击,对敌人后金畏首畏尾。他一辈子践行攘外必先安内,结果从头到尾都畏惧八旗军的兵锋,与后金硬碰硬的战斗就没几次,最终威望扫地,众叛亲离,把自己的盟友和部众全部推向了对里面,后金几乎没怎么打就把漠南蒙古全部收服。
反观明朝,自始至终就是冤大头。林丹汗拿了明朝巨额抚赏,不但不打后金,却反过来要挟大明继续要抚赏;明朝也是死脑筋,就认准了林丹汗能打后金,拼命加钱,为了让他打后金,宁可卖队友,把顺义王和喀喇沁乌梁海都给坑了,结果只换来了北疆藩篱尽失的局面。
从头到尾,给巨额抚赏的是天启皇帝,为了他卖队友的是崇祯皇帝,兄弟俩半斤八两。只不过到最后林丹汗彻底败落时候,崇祯终于意识到林丹汗就是草包,对于抗战大业毛用没有,毅然对其予以坚决打击,可以说是压死林丹汗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但林丹汗败亡的根本原因,还是他这一生作死太重,只想着吞并蒙古各部,始终没有认清后金才是最大的威胁,面对强敌不敢一战,面对面盟友只想捏软柿子。间接促成了皇太极对漠南蒙古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稳固统治。也算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做出了贡献。